赚到二百八十元,挺有难度。
如果赚到多余的,自然是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,辛苦固然辛苦,但其实找到门道,还是能有不少油水。
当然了,对于他们,村民都没啥怨言。他们有手艺啊。
而且,正是因为他们挣回来的这些钱,往往让一年到头的工分变得更值钱。
普通的人家就有些难过了,只能想方设法争取混上每一个能让记分员记上一两个工分的机会。
农忙时这样的机会还多一些,可到了农闲,想挣工分也没机会啊。
早些年还好说,有精神信仰,人们有积极性,那真的是拧成一条绳地使劲。
可到了如今,大伙很多事情都清楚,生产队是集体,一切劳动都是为了集体,劳动者没有主人翁意识,报酬是工分制,干多干少都一样,而且,集体组织,集体决策、集体分配,没啥自主权…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。
一天的活巴不得能分成几天完成,一个字,混就完了。
石河子村土地贫瘠,主要以包谷、红苕为主,交给国家的,留够集体的,其实已经所剩无几,能分到手的,也就是些红苕和不多的一点包谷。